深证成指为什么比上证指数高?一文详解
时间:2025-10-30 12:00:10●浏览:2692
深证成指为什么比上证指数高?深证数高一文详解——“点数”背后的真相:样本、权重与估值差异一句话答案:深证成指目前点位高于上证指数,为什文详并非因为深圳市场“涨得更好”,比上而是深证数高两条指数在样本构成、加权方式、为什文详行业分布与估值起点四大维度上天然不同,比上导致“点数”不可直接比较;深圳成指的深证数高高点位只是“计算规则”下的结果,不代表整体市值或收益更高。为什文详前言:别让“点数”骗了你的比上眼睛每天收盘后,投资者习惯扫一眼行情软件:上证指数报 3 200 点,深证数高深证成指报 11 000 点。为什文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比上“深圳市场比上海强三倍”,甚至把点数高低当成赚钱效应的深证数高标尺。真相是为什文详,指数点位只是比上一把“刻度尺”,尺子长短由编制者决定,两把尺子量同一物体,数字自然不同。本文把两把尺子拆开给你看,告诉你为什么深证成指“天生”就比上证指数高,且高得合情合理。一、指数“出生”就不同:起点与口径差异上证指数:1991 年 7 月 15 日发布,基点 100 点,样本为全部上交所主板A股(ST、*ST除外),总市值加权。深证成指:1995 年 1 月 23 日发布,基点 1 000 点,样本为深交所市值大、流动性好的 500 只股票,自由流通市值加权。基点差距:深证成指起跑线就是上证指数的 10 倍。即使两市场同涨同跌,深圳也“看起来”更高。口径差距:上证指数“大包大揽”,深证成指“优中选优”。前者把银行、两桶油这些“巨无霸”全部收入囊中,后者则把中小盘、高估值品种纳入更多。口径不同,点位自然分道扬镳。二、加权方式:总市值 vs 自由流通市值上证指数采用总市值加权,工行、中石油等国家队市值近万亿,但 70% 以上股份由财政部、汇金、集团母公司持有,实际可交易筹码极少。结果是:指数被“冻结”的巨盘股权重虚高,拉低了整体弹性。深证成指 2015 年改版后改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,限售股、政府持股、战略配售全部剔除,谁真正在市场交易就算谁。同样的金融股,在深证成指里权重被大幅压缩,科技、消费、医药这些“流通盘大、估值高”的行业权重抬升,指数“更轻更快”,点位也更容易抬升。一句话总结:上证指数背着一个“铁秤砣”,深证成指拿着“碳纤维跑鞋”,同样迈一步,后者跳得更高。三、行业分布:金融地产“压舱”与科技消费“起飞”截至 2024 年 5 月,申万一级行业权重对比:行业上证指数深证成指银行21.3%4.8%非银金融10.7%5.2%石油石化8.9%1.1%电子3.2%14.6%电力设备2.8%12.4%医药生物2.9%9.7%传统周期股在上证指数占比超过 45%,这些行业估值普遍低于 10 倍PE,“低价低估值”把指数点位往下拽。深证成指里,科技+消费+医药三大高估值赛道占比近 50%,平均市盈率 35 倍以上,“高价高估值”把指数点位往上抬。估值差异映射到点位:假设两市场同样上涨 10%,高估值板块带来的“点数增量”远高于低估值板块,深证成指自然“蹭蹭”往上窜。四、样本调整机制:优胜劣汰 vs “只进不出”上证指数几乎不主动踢人,只有退市才剔除,“僵尸股”长期占坑,拖累指数。深证成指每半年一次“大换血”,剔除市值缩水、流动性差的股票,把新兴行业龙头及时纳入。2019 年至 2023 年,深证成指累计调入 162 只样本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迈瑞医疗等万亿市值龙头在上涨初期就被纳入,贡献了大量“增量点数”。上证指数同期仅因退市剔除 18 只股票,错过了一批新能源、半导体龙头,“老化”的样本结构让指数步履蹒跚。五、分红除权:上证指数“点位蒸发”之谜A 股分红逐年提升,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文版金融交易所下载发布,不代表中文版金融交易所下载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bian.binance-zh.cn/news/900d999090.html
















